树突状细胞(dendritic cell,DC)是当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(APC)。一个DC能激活多达100-3000个T细胞,远超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能力。DC通过处理肿瘤抗原并将其递呈给T细胞,显著促进初始T细胞的增殖,而其他类型的APC(如巨噬细胞和B细胞)只能刺激已经活化或具备记忆的T细胞。
目前,DC的体外培养主要是通过细胞因子从骨髓、外周血和脐带血的DC前体定向诱导。由于骨髓和脐带血取样困难,外周血的采集相对简单,且无需复杂的筛选和纯化过程,因此成为临床获得DC的理想选择。
以GM-CSF与IL-4的组合可促进单核细胞向“大巨噬样细胞”的分化,并抑制DC前体向CD14+巨噬细胞转化,从而形成CD14-/CD1a-的初始DC(iDC)。在此阶段,iDC对抗原的摄取和加工能力较强,但递呈能力较弱,细胞表面中等表达MHCⅠ、Ⅱ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(如CD80、CD86),而CD14的表达则相对较低。
在成熟过程中,TNF-α和IL-1β通过激活NF-κB信号通路,促进DC的成熟(标志为CD1a+/CD83+)。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。同时,IL-6和PGE2的加入可增强DC的增殖、成熟、迁移能力及免疫激活能力,尤其是迁移能力。成熟DC(mDC)在抗原的摄取和加工能力上有所降低,但其抗原递呈能力显著增强,能够强力激活T细胞。
在细胞培养过程中,通过Ficoll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),随后使用贴壁法或磁珠法富集CD14+单核细胞。贴壁法结合细胞培养,可有效去除悬浮的淋巴细胞。培养的第3天需要进行半量换液,以促进细胞的继续生长。最后,依据细胞的表面标志(如CD14、HLA-DR、CD1a/CD83等)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成熟状态和功能特征。
对于人类DC的研究,除了IL-6、TNF-α和MCP-1外,还需检测IL-12p70、IL-10和IL-1β,以全面反映其免疫调节功能。而小鼠DC通常监测IL-6、TNF-α和MCP-1,主要反映其炎症反应和趋化能力。MLR实验基于DC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,通过检测T细胞的增殖反应来评估免疫应答的强度。
尊重科学研究与应用,强烈推荐尊龙凯时提供的细胞因子,以高活性、低内毒素、高批间一致性等特点,助力DC细胞的高效、稳定、合规培养,确保各项实验取得优异成果。